白云区永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020-66319120(总机)

“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2.07.15 15:37:05    作者:peng   


青少年心理问题在当前社会日益突出,其原因主要来自学习压力、心理障碍、人际交往的困惑、社会原因、家庭影响等多个方面,应对之策包括中学生自我教育,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情绪、人际交往、休闲娱乐、性心理等方面的辅导。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分化日益加大,不断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骤然增多,而这种现象在中学生身上也表现的十分明显。 



 第一,来自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同学,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沉重 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有相当部分老师和家长尤其看重分数和排名,正所谓,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可是学生总是生活在别人比你好,考试怎么考得这样差的记忆中,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开始了厌学,惧怕考试,不能有一点的情绪,名次 降低一两名,就会觉得没有面子,害怕自己老是想是不是哪里知识没有学好,或者是什么事情分了心。而老师与家长更是不断地加以训导与教育,有的甚至是训斥和打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相对脆弱的同学就会出现心理压力,往往出现脾气暴躁,做事紧张,有的也会出现异乎寻常的失控情绪,以致形成家庭暴力,有的甚至自杀。这是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第二、来自心理障碍。 我们知道,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会出现一个困惑的阶段。比如,有时,心情会突然低落,高兴不起来,烦闷,有时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也索然无味;有时觉得思考能力下降,变得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有时又会感到学习失去了动力和方向,人变得懒了,厌学;有时又会感到食欲不振,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同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会出现断乳期,心理上有叛逆性,行为上有冲动性,性格上有开放性,意志上有脆弱性,也就是说青春期也是矛盾的多发期,比如;对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交往需求与闭塞心理的冲突等,而且大多数同学都有与家长顶撞,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心理冲动。而且这些冲突与矛盾必然引起青少年学生这样或那样的生理困惑或心理困惑,如果这些生理困惑或者心理困扰不能及时疏导与调节,就可能转化为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甚至对其一生都会产生阴影。 



第三,来自人际交往的压力。 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寻找亲密的伙伴关系,但也因此而烦恼。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的束缚。建立自己的生活圈;但另一方面,又缺乏自信,害怕挫折,对朋友的一些不信任。尤其是一些心理脆弱,性格内向,但自尊心有很强的人极易感到压抑与孤独。与此相反,有些学生又太张扬,极力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甚至做了许多很新鲜的事情,以求引起别人的瞩目,达到哗众取宠,满足虚荣心的目的。可是,大家慢慢就对他的表演感到无趣,甚至反感。那么,陷入孤立的他就有可能做出偏激的行为。    

第四,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嚣尘上,在思想上侵蚀学生,那些极力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等也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当然,那些网吧、游戏厅等,更是诱发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在农村,“读书无用论”很有市场,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即使孩子将来考上大学,国家也不再分配,还得自己去找工作,不如现在就去打工,不仅节省了学费,还能挣到钱。目前一些大学生就业难、工资低的现象也是导致一些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第五,家庭影响 我们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和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与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大大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比如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会给青少年学生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其次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也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比如“溺爱型”家教往往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性;“高压型”家教易造成孩子自卑与叛逆的心理;“放纵型”家教极易养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等。家长的不良品行也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   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在当前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比如说,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重优等生,轻后进生等。这就导致了学生生活的单调、乏味。还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的特点,采用不当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身罚,心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偏激,自卑心理。而有些后进生,被老师嫌弃,失去了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另外,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等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抑、焦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由于青少年学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一旦遭遇心理困惑往往难以走出阴影。这时如果社会、家庭、学校不及时给与足够的引导与帮助,这种情绪就会加速蔓延。那么,面对这样的社会,青少年学生怎样才能摆脱心理困扰,保持心理健康呢?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我认为,要保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中学生自己要积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主动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 

 2、要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我们社会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加大对黑网吧等的打击力度,清除学校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教育引导青少年自己远离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场所;要努力以丰富多彩、健康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积极营造适合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与帮助,给青少年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我们应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对青少年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要有思想准备,特别是对问题家庭的孩子要特别关心。同时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要做孩子的榜样,因为,“身教胜过言教。”家长还要注意控制和改正自己不良的习惯,用积极的行为影响孩子,努力为孩子建立一个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           

4、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首先,学校要把心理健康课上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每个班主任要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针对心理问题严重者,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疏导,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当青少年学生遇到学习或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困难等不顺心的事情,要倍加关心。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走进心灵,及时疏导,才能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再次,学校要有计划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休闲娱乐、消费、性心理等方面的辅导。同时,学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同学们情绪得以疏导,才能得以展示,从而让青少年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我们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做出扎实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来源:英吉沙县妇幼保健院